隔離衣、一次性手術衣、防護服的區別及使用場合
隔離衣。
隔離衣是指用于保護醫護人員免受血液、體液和其他感染物污染,或者用于保護招聘人員免受感染的防護用品。隔離衣應在開口后打開,可以覆蓋所有衣服和暴露的皮膚。常用于可能出現血液和體液飛濺的操作,接觸傳染病患者和多種耐藥菌患者時;以及對大面積燒傷、骨髓移植等患者的保護隔離。現在臨床上使用的隔離衣大多是布做的,穿一次不能丟棄。
舉例。
醫務人員在清理HIV感染者的嘔吐物時,會有被病人嘔吐物污染的危險,所以需要戴手套,穿隔離衣。
2.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腸桿菌科細菌(CRE)等多種耐藥菌的傳播方式主要是接觸傳播。因此,多種耐藥菌患者應單獨隔離或集中治療同一病原體,并在實施吸痰、氣管插管等近距離操作時佩戴護目鏡,可能會污染工作服時佩戴護目鏡。
對于糖尿病患者和HBV患者在早上進行護理時,發生血液、體液暴露的風險較低,無需穿隔離衣。
一次性手術服。
目前,我國還沒有頒布一次性手術服的國家或行業標準,可以參考國家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一次性手術服產品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機械函[2011]187號)。根據這一指導原則,一次性手術服分為標準性能和高性能兩種。高性能手術服適用于患者血液中已知傳染病毒或緊急搶救時未知血液中是否有傳染病毒的手術,而標準性能手術服適用于已知患者血液中無傳染病毒的手術。
舉例。
暴露源為晚期艾滋病患者,職業暴露具有較高的傳染性。對于晚期艾滋病患者,手術人員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包括佩戴手套、醫用外科口罩、護目鏡和具有防滲功能的手術服或防水圍裙,以避免艾滋病病毒的職業暴露。
一次性手術服可以代替隔離衣。
無紡布一次性手術服對液體有很好的防滲阻隔功能和阻菌性能,可以形成可靠的防護屏障。雖然棉質隔離衣可以在干燥狀態下阻隔一定量的微生物,但病原菌會通過液體滲透隔離衣,在血液或潮濕狀態下失去保護能力。從保護能力的對比來看,一次性手術衣比隔離衣好,可以代替隔離衣。
由于一次性手術服的高成本和醫療廢物處理中的環保問題,不建議常規使用一次性手術服代替隔離衣,可以根據不同的操作選擇性替代。
一次性防護服。
一次性防護服是指臨床醫務人員在接觸甲類或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患者時佩戴的一次性防護用品。防護服應具有防水、抗靜電、過濾效率好、無皮膚刺激、穿脫方便、結合部分緊密、袖口和腳踝口彈性閉合等特點。在以下情況下,應穿防護服:①臨床醫務人員在接觸甲類或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患者時。②接觸通過空氣傳播或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患者,可能會被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濺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的傳染病分為三類:甲類、乙類和丙類,其中甲類傳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亂。甲類傳染病也采取預防和控制措施,包括乙類傳染病中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高致病性禽流感。
舉例。
1.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是一種由新型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是一種人畜共患病毒。大多數醫療機構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也可以通過與患者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密切接觸來傳播。醫護人員應穿防護服,防止患者在進行氣管插管時血液、體液和分泌物飛濺,以防止職業暴露。
2.人類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源可能是攜帶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類。人們通過呼吸道傳播或與感染禽類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密切接觸而感染。醫護人員在詢問感染H7N9禽流感的患者時,不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也不存在產生氣溶膠的操作,不需要穿防護服。
最近瀏覽:
相關新聞
- 移動方艙核酸檢測實驗室,落地數十家醫院未來十年仍是發展黃金期 2020-07-26
- 詳細了解隔離衣的分類 2020-11-01
- 一次性使用隔離衣 2021-05-15
- 2023年隔離衣服是什么? 2023-02-18